近年来,各大品牌争先推出各类“限量版球鞋”消费者一拥而上,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官方渠道外的“炒鞋”之风开始盛行,不少年轻人纷纷加入“炒鞋”大军赚取暴利,由此而引发的纠纷也逐渐增加。
广州的90后男子小王,第一次炒鞋,不仅没赚到钱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追回了全部货款…小王声称,自己因为对“炒鞋”感兴趣,加入了一个微信群。不久,群里一名同为90后的男子小张,主动添加自己为微信好友。小王通过浏览小张朋友圈看到了一款网络俗称“倒勾”的球鞋。由于该款球鞋是限量版,小张称只能“套码”出售即一次性购买五双连续码数的同款鞋,并口头承诺产品为正品。小王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小张支付货款26000元,却迟迟没有收到球鞋。
微信
“鞋商张老板你买的这个倒勾系列是限量版,必须买五双套码?是正品吗?”
“这个你可以放心,货款一共是26000,微信直接转。”
“ok”
在小王的多次催问下,小张声称自己也是从上家拿货,上家称球鞋被海关扣押无法发货,但其上家不发货也不退钱,自己也没有办法。
于是小王便要求退钱,期间,小张还多次更换微信昵称和头像。经过多次催促,小张只退还了部分货款9000元,之后便杳无音信,小王不得已将小张诉至南沙法院。幸运的是,小王在与小张沟通中,截图并保留了全部聊天和交易记录。尽管小张不断更换微信头像和昵称,但法院认为小王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和小张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
最终,法院判令小张退还小王剩余货款17000元。法院判决之后,小张支付了剩余的17000元。“炒鞋”最初只是为了满足个别用户的收藏需求而产生,但现如今“炒鞋”行为已经脱离了收藏的本质,从单纯的消费行为变为扭曲的资本炒作。不少年轻人受高利润诱惑加入“鞋圈”,一双原价一千多元的球鞋甚至可以卖出上万元的价格,球鞋也由此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变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南沙法院在此提示:
“年轻人有个性化需求是正常的,但务必树立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的理念,切勿为牟取暴利而盲目跟风炒作,否则极易落入陷阱,导致钱货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