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的崛起,催生了服装企业更多的可能性。
悄然间,安踏的市值已突破5000亿港元。突破历史新高的同时,安踏体育与国际体育巨头阿迪的市值也只有一线之隔。
假如安踏真的超过了阿迪,那么超越耐克还会远吗?
答案留给时间,也留给安踏自己。
6月17日,安踏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称,在不考虑Amer合营公司影响下,公司上半年净***将同比增长不少于65%(去年上半年净利为23.8亿元)。
业绩强劲的背后,是新一代文化与自信的崛起,恰逢棉花事件,大多数消费者把目光盯向了国产品牌,在这股潮流之下,我国的服装行业也走出了长达十年的“寒冬”。
但“冬天”并不意味着倒下,在寒冬中坚守,就能在春天茁壮成长。平庸的公司倒下,优秀的公司崛起,幸存者跟着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时代中完成对国外品牌的追赶与超越,这是国产品牌的使命,也是必由之路。
安踏的董事长丁世忠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不要做中国的耐克,我们要做世界的安踏。”
从福建晋江起航,用三十年时间,安踏没有成为阿迪和耐克的“影子”,靠着资本的力量一路并购,安踏真正地实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
从福建开始
安踏的故事,起航于福建。坚定的初心以及对质量的坚持,十年才让安踏等来了一个机会。
1999年,营收只有2000万元的安踏孤注一掷将希望压在了孔令辉身上,在“我选择,我喜欢”口号的轰炸下,安踏最终幸运的淌出了“央视+体育明星”的销售模式。
商业模式的成功加上社会的快速进步,安踏体育的业绩2000年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一年营收暴涨十倍,并且顺利完成了从生产到品牌的构建。
2004年,安踏等来了第二个机会——重金赞助CBA,并且成为了职业联赛运动装备***指定合作伙伴,同时也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国内***赛事的格局。
站在时代的节点上,有时候选择的勇气比实力更加重要。
2007年,安踏带着一众晋江鞋企,开始了***上市潮,并且成功地融得了35亿港元,为后来的收购与超越奠定了基础。
2008年,蓬勃发展的李宁开始不满足于国内的现状,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与舍弃之后,广告语与logo以及产品的提价,让李宁失去了二三线的市场以及高性价比的优势。
一位***的业内人士曾评价到:“那时候的李宁太激进了,一般来说,进入新市场的前提是把旧市场保护好,但李宁就像狗熊掰棒子,决心主攻一二线市场之后就迅速地放弃了三四线市场,这也给了安踏等品牌超越的机会”。
市场曾有传言称安踏想做一块***匾给李宁,因为如果不是李宁公司策略的改变,那么就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安踏,以及安踏的成功上市了。
也是这一年(2008年),安踏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009年,安踏以3.25亿的价格从百丽手里收购了FILA品牌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这一步跨出改变了安踏的命运,也给了安踏超越阿迪的机会。
多品牌与单打独斗
一面是多品牌的突飞猛进,一面是国际化单打独斗的失利。
2014年,连亏三年的李宁彻底地“败下阵来”,被安踏反超,并且差距越拉越大。在安踏2014年上半年的业绩说明会上,安踏CEO丁世忠就曾表示,未来公司还是主要专注于中国市场,但会考虑借鉴联想收购IBM部分业务那样,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让企业“走出去”。
此后,安踏的国际化并购变得更加激进。它不仅收购了英国户外品牌Sprandi,还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内地***运营日本滑雪用具品牌Descente,其后更是收购中国***童装小笑牛。
2019年3月,安踏组成的财团以46亿欧元的价格完成了对于Amer Sports及旗下品牌始祖鸟、萨洛蒙和威尔逊等的收购。
同时拥有二三十个品牌,管理成了对安踏***的考验。
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收购项目,安踏遭遇了浑水公司一连7个月五次的做空,幸运的是安踏经受住了考验,反而在新高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浑水则彻底放弃了让自己成名的“做空之路”。
站在全新的高度,证明我们的只有时间。
虽然,安踏的多品牌战略一直被外界质疑,但有些路终归还是要尝试的,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安踏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5082亿港元,并且创出了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开始到今天安踏的涨幅超过了1650%,如今上涨还在加速,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未来,随着国产品牌的进一步扩张,安踏超越阿迪、耐克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