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对于配方奶粉中的糖都很敏感,因为人们常常将糖和脂肪,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联系在一起,好像吃糖就不健康。
但其实,糖在六大营养元素中高居首位,是配方奶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需品之一。
糖分解的过程就是我们人体生长发育,各种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宝宝一天天长大,体内需要合成很多蛋白质,脂肪都需要能量,宝宝翻个身也是需要能量的。
并且糖类参与许多生命活动,是细胞膜及不少组织的组成部分;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作用。
所以吃糖很重要,重点在于控制糖的摄入量以及糖种类。糖的种类也很多,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是“坏的”。不同的糖作用不同,有的有益,有的有弊,我们可以这样来区分!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01
乳糖
乳糖来源于母乳,是宝宝很容易消化的糖类。它可以为宝宝提供能量,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以下简称GB10765)、《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以下简称GB10766)、《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以下简称GB10767)。这次修订2段、3段奶粉明确要求:乳糖添加不少于90%。
02
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FOS)属于益生元,它是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少量存在于水果蔬菜与谷类植物中。
它能够调节肠胃功能,促进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吸收。
03
低聚半乳糖
低聚半乳糖(GOS)是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也属于益生元。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帮助宝宝改善消化功能。
提示:以上糖类对于宝宝有许多积极作用,可以为宝宝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满足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
宝宝吃这些对生长发育有益的糖类,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下面来看看宝宝要避开的糖类!
04
蔗糖
蔗糖是用甘蔗或甜菜等植物加工而成的一种甜味剂。食用以这种糖类作为主配料的奶粉,容易让宝宝不习惯清淡口感,造成偏食。另外还会增加宝宝肥胖和龋齿的风险。
根据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以下简称GB10765)、《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以下简称GB10766)、《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以下简称GB10767)。
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过渡期为2年,2023年正式实施。最大的修订变革要求:不得添加蔗糖和果糖。GB10765和GB10766中修订了对果糖和蔗糖的要求。新标准中规定,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不应使用果糖、蔗糖,以及果葡糖浆等含有果糖或蔗糖的原料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
05
果糖
首先,果糖和低聚果糖是完全不一样的。果糖是由各种水果和谷物中的糖类提炼而成的,属于添加糖,甜度较高,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宝宝食用。
根据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以下简称GB10765)、《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以下简称GB10766)、《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以下简称GB10767)。
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过渡期为2年,2023年正式实施。最大的修订变革要求:不得添加蔗糖和果糖。GB10765和GB10766中修订了对果糖和蔗糖的要求。新标准中规定,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不应使用果糖、蔗糖,以及果葡糖浆等含有果糖或蔗糖的原料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
06
玉米糖浆
玉米糖浆是由玉米淀粉经过多种酶水解而成,是以麦芽糖为主的糖浆,属于成本较低的添加糖类”。过量摄入同样不利于宝宝身体健康,以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国标规定:1段禁止添加,2段添加量≤10%,3段添加量≤50%。
蔗糖和果糖、玉米糖浆甜度很高,营养价值却很低,1岁内的宝宝建议不要多吃。但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而言,只要奶粉中添加糖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适当添加也是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所帮助的。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糖,我们不能谈“糖”色变。父母在选择孩子的奶粉时需要正确解读奶粉中的“糖”,选择适合孩子的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