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商报pro
作者/吴昕
京东发货更快了
时效性正在成为电商竞争下半场的关键。
4月7日,京东发布公告,宣布对承诺时效(promise)功能升级。
按照官宣内容,承诺时效(promise)指商家商品设置并向消费者展示的商品/订单发货时效及送达的预计时效。功能升级后,京东平台商品发品必须绑定发货时效,商品主要类目发货时效可支持绑定的上限是48小时发货。
也就是说,从4月份开始,下单2天内发货将成为京东平台内的普遍规则。入驻京东的商家,将保证48小时内发货。
目前京东平台内商品主要分为京东自营商品和第三方pop商品。其中自营商品的发货时效标准更为严苛,客户下单后,需在24小时内完成发货且在48小时内有物流信息。超过24小时没有发货,或者48小内没有物流信息,算延迟发货。
如今承诺时效功能升级后,京东发货规则进一步完善,即便是第三方卖家商品订单也将适配更快速的响应时间。
在此之前,京东第三方pop商家预计在48小时更新物流信息,配送周期预计为支付成功后3-7天,超时状况相对普遍,不利于用户体验提升。
此外,pop商家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启用配送时效和“晚必赔”保险,并在前台显示,设置之后,前台商详/结算/订单页均会展示商品订单承诺发货时间,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指引。“晚必赔”订单一旦晚于送达时效,保险将自动赔付消费者。
除了通过后台设置强势推动外,京东还将承诺时效与前台流量推荐绑定,“时效展示可有效提升商品订单转化及消费者体验,时效越快越能有机会在前台获得更多流量扶持。”
随着这一前台改动落地,有望减少消费者与商家的沟通成本,一方面减轻商家负担,一方面助力消费者下单决策,有助于提升订单转化。
这一大刀阔斧的功能升级,也显示出京东的急迫态度:狠抓电商时效性,强化平台形象。
履约速度为王
京东近日已在多个环节和领域布局,以增强履约速度。
一方面,京东物流上线了“云仓达”业务,向经销商开放了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传统批发业务结合同城电商迸发出非同一般的潜力,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了“半日达”,最快甚至能够实现最快2小时送达。
京东还重启了前置仓业务,由京东生鲜事业部和京东到家团队负责,在北京试点。目前京东在生鲜领域的布局以第三方流量聚合平台为主。重资产的前置仓,相比其他模式,在履约速度上有着突出优势。
而相比这些改变,这次承诺时效功能的升级是更重磅的事件:由平台强势推动,涉及京东平台所有第三方店铺。
随着平台强势推动商户提升服务品质,电商行业服务质量升级正在成为大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调查的2023年2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7.2点,相较1月提高了2.6个点,其中物流时效指数和履约率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
消费者购物的物流体验成为电商竞争的新高地。
为什么狠抓服务
以京东为例,刘强东回归以来,物流在京东域内重要性继续增强。电商端强调低价武器,物流端时效性,重新打造品牌心智优势。
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回顾了京东与当当、苏宁之争,强调了价格对于京东品牌的重要性:“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京东随即在今年3月初上线“百亿补贴”,试图重返低价市场。
在此之前,京东的品牌slogan从“多快好省”变更为“不负每一份热爱”,以契合更高端的平台定位。
但综合京东近期大动作来看,“多快好省”这四个关键字已反映在京东的所有举动中。
也不只是京东,纵观行业动向,在追求物流时效这件事上,各大巨头都在近期搬出了“杀手锏”。
天猫超市联手菜鸟集团,率先在杭州启动“半日达”服务。每天中午12点前确认的订单将在,当天晚上9点前送达;每天晚上12点前的订单则会在次日上午12点前送达。
按照规划,这项服务将很快从杭州拓展到全国20个城市,预计年底前覆盖全国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
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在近期突破了80架,以每天150个航班的梳理满足全国40余城的航空件需求。顺丰还在近日宣布全国600城不上门必赔付,把行业服务水准拉到了新高度。
随着行业价格战基本结束,利润增厚的物流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底气和资金提升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水平。
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则凭借基础设施积累的优势,率先打出服务牌,在日渐回暖的经济大环境中抢占先机。
这样的战略选择不难理解。随着拼多多站稳脚跟,电商行业在价格的下探也基本到顶。而极兔狂奔,引发的快递行业价格战,已经被逐渐证明为行业不可承受之重。
与此同时,新兴的电商平台正对着传统货架电商的蛋糕虎视眈眈。抖音、快手正在从多角度布局,
无论拼多多的逆袭,还是视频号的成功,这些案例都证明了行业普遍相信增长坚定、格局稳固的市场,依然存有后来者颠覆前人的可能性。
着力于既有优势的放大,或许是头部玩家们保持领先的战略之一。比拼服务,正是这些老牌巨头们力所能及的部分。京东、阿里们已经为此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囿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和时间因素,后来者很难在这个维度上与之竞争。
正如刘强东所说,“不能因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好了,就忽视了很多基层消费者的诉求,他们在消费上仍追求产品的极致性价比。作为零售商,大家要做的不是代替用户去做判断产品好不好,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去把价格降下来,把服务提上去。”
行业内卷加速,对行业各环节成本和利润把控提出更高要求。新一轮竞争正在从服务侧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