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智能制造联盟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
东华大学教授 闻力生
我是1956年进入东华大学(前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机械系,学的是纺织机械设计专业,记得在当年的开学典礼上,老院长周承佑先生在讲话中向我们传达了当时高教部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这个口号我一直铭记在心。我从1960年毕业参加工作到如今,也已经整整工作六十四个年头了,今年正逢我们祖国国庆75周年,我要下定决心为国家屹立于世界服装制造强国前列事业健康工作70年,并以此作为向国庆的献礼!
回首六十四年的工作主要分两个大阶段,前阶段近30年我主要在学校机械系从事机械设计教学工作,后阶段30多年(前后30年间时间有交叉)学校党组织安排我借调原纺织工业部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从事服装行业科技工作和管理工作。在学校任教期间,我先后在机械系自动化和机械原理零件教研室任教,经历了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晋级阶梯。我借调北京先后在原纺织工业部科技司工作,主管服装行业高新技术工作,担任过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室主任、中国服装集团(前纺织工业部服装总公司)总工程师、国家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服装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同时还在社会上不同行业协会兼职,如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纺织行业建设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专家、中国轻工机械协会服装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等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曾主持和承担过国家 “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的服饰文化与高新技术方面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三项费用课题的研究和创新,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代表著作有《国外服装机械》《服装科技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等,发表论文百篇以上,各种相关会议上服装高新技术演讲百次之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我在以下几件事上,为我国建设世界服装制造强国前列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努力实践我国服装制造从落后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我国服装行业在国家“六五”“七五”计划期间,服装企业加工制造服装只能靠最基本的平缝机、包缝机和最简易的熨烫来完成,这种生产方式是相当落后的。1986年原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意识到我国与国外服装生产方式的差距,必须向国际上发达国家工业化生产制造服装的方式学习。因此认证了一些大项目,以期促进国内服装生产水平的提高。首先确定的大项目就是服装加工的裁剪、缝制、整烫一条龙技改项目。那时,在我国服装裁剪领域内没有自动裁床,裁剪只有用园刀裁剪、直刀裁剪和带刀裁剪,为了实现服装的自动裁剪,必须从国外引进设备,经考察后,我们从美国格柏公司引进了S-91自动裁床三套,分别布局在沈阳黎明服装厂、北京长城风衣厂和常州服装研究所,这些企业当时都是很有名的国营服装企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我带领学校科研团队和企业一起对国外自动裁剪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仿造,见图1。
图1 1988年赴美国格柏(GGT)公司考察S-91自动裁床
国家确定的第二个大项目就是引进日本重机、德国杜克普公司西服加工流水线。在服装加工的裁剪、缝制、整烫一条龙技改项目中,除了对裁剪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以外,从国外引进缝制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至关重要。后来国家投入300万美元,在宁波的甬江服装厂引进重机和杜克普缝制设备,形成了两条以重机和杜克普为主的西服加工流水线。引入这些设备之后,像西装的上袖和开袋等这些以前全靠手工缝制的工序就完全可以依靠机电一体化实行数字化、自动化缝制了。这两条生产线的建立,成为我国服装企业进行现代工业化生产制造的典范。
在甬江服装厂里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裁缝们,虽然他们经验丰富、缝制技巧高超,但他们不会使用现代化的设备来缝制服装。因此,我和我校服装学院的师生组织了科研团队,承担了将两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开发出来并且教会缝制工人使用的重任。这两条生产线的建立后,由纺织工业部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见图2。
图2 进口西服产线设备鉴定会
鉴定通过后,这两条生产线成为我国服装制造企业现代工业化生产制造的典范,它也成就了宁波杉杉集团发展成为全国驰名西装品牌的传奇,同时它也使重机和杜克普的缝纫设备在全国普及开来。我利用对国外缝制设备消化吸收机会,写了一本《国外服装机械》的书,专门介绍自动开袋机等国外西服专用机械技术。
我记得就在改革开放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我在学校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学习和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服装企业技术改革工作,1986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还颁发给我一枚马克思头像的奖章,见图3。
图3 优秀宣传工作者
2)承担和完成“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服装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工程”,建成我国第一个高新科技西服加工制造企业,因此我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
1992年我在纺织工业部领导的再三要求下,在学校党组织和领导关怀下,我借调纺织部,只身一人去到北京,出任中国服装总公司(现中国服装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主要负责服装工程和科技工作。去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持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服装CIMS应用工程”,这个项目需要将服装整个生产过程例如服装设计CAD、服装衣片裁剪CAM、缝制、整烫,库存等五个步骤全部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集成控制。
由于当时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因此,CIMS项目也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为主。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包括伊藤的吊挂系统,力克的CAD、CAM系统和日本的仓储系统。当时国家对CIMS项目十分重视,拨款800万元在北京建立了国家服装工程基地用来做示范工程研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和我的攻关团队日夜奋战下,花了两年多时间, 终于成功完成了CIMS项目,后来通过了国家鉴定和验收。由于此项目以高新科技推动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96年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我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见图4、图5。
图4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第四排中为本人)
图5 荣获的奖章与证书
和我一道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的还有我校搞化纤研究的顾丽霞教授,我在北京获奖后得到了学校和上海市的宣传表彰,记得1996年12月9日的文汇报还以“生活淡泊如清水 三年攻关获硕果”为题,真实报道了我完成项目的情况,见图6。
图6 1996年12月9日文汇报讯
3)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专家团两次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进行纺织服装产业考察,以强扶弱,帮助他们制订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
众所周知,非洲大多数国家是不发达国家,但同时又是和我们极友好的国家,援助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事情。2002年12月至2004年7月之间,为了执行商务部援外任务,由纺织建设规划院组织“中国纺织服装专家代表团”两次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进行纺织服装产业考察,帮助他们制订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先后对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的现有产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图7(a)是我在埃塞俄比亚服装厂考察,图7(b)是我在坦桑尼亚棉纺织厂考察。值得一提的是陪同我考察两名工程师原来是我们中国纺织大学的留学生。考察完成后,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均由我完成。此次任务的完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向非转移打下了基础,因此我们专家一行受到了商务部的表彰。
图7 (a)考察埃塞服装厂 (b)考察坦桑尼亚纺织厂
4)为发展服装产业绿色经济,倡导中国商业联合会成立洗染专业委员会
我在服装行业不仅只关心服装制造科技技术的发展,而且更关心服装产业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制造加工出来的服装,经过人们穿着消费之后,要洗涤整理后再穿着,只有多次穿着以后,服装不再时尚或破损之后就要报废回收了,因此服装的洗涤与回收再生再利用成了服装产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2005年3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我和一些同志倡导下,在北京成立了洗染专业委员会。从这之后,服装的绿色洗涤和再生有了管理机构。在专委会成立时,我被聘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一值兼职到今天,见图8。由于在洗染专业委员会做了洗涤设备的研究、开发、培训以及对洗染企业现代化的一些引导,我于2009年9月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受于“全国洗染业功勋人物”称号,见图9。
图8 2005年3月洗染专业委员会成立(前排左起第四为本人)
图9 全国洗染业功勋人物荣誉证书及奖牌
5)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纺织科学学科副主编,编写任务完成后受到党中央宣传部的表彰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进步的总结,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党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下,组织全国各行各业专家参与全书的编写工作。几年或十几年进行一次修订,我有幸于2002年5月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纺织科学学科副主编,主要负责服装部分的编写,见图10。随着多年编写和出版工作的完成,我们受到中央宣传部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彰。
图10 编写聘书及党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荣誉证书
6)为实践世界服装制造强国前列,我与服装企业智能制造同行
2013年在我将近八十岁时候,毅然从北京返回学校,本来想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安安稳稳的享受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可是当我看到德国“工业4.0”发展战略时、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战略时、又在2015年看到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我献身于服装制造业的激情又被点燃了。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互联网+”和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其战略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智能制造和智能生产,我们服装制造行业不能例外,应该在“中国制造2025”指引下,实现“中国服装制造2025”发展战略,也就是通过近十几年的时间实现服装的智能制造和生产。2016年5月8日在工信部支持下,在中国服装协会领导下,中国服装智能制造联盟成立了,我有幸被聘为中国服装智能制造联盟专家组副组长。现在在智能制造联盟内集结了服装制造企业、缝制设备企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人工智能软硬件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等70多家单位,共同为实现“三衣(西服、衬衫、T恤)两裤(西裤、牛仔裤)”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而努力。在2018年9月全国首届服装智能制造大会上我作了“服装超柔性制造模式的构建”演讲,见图11。在演讲中,我提出了新世纪新时代要以智能的模块式的工位为主,打造扁平的、超柔性的、非固定式的、可重构的动态产线,才是未来服装智能制造车间和工厂的发展方向。
图11 服装智能制造大会上演讲
众所周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也在不断演进发展,从2016年起,我围绕这两个方面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和相应的ppt演讲稿,见图12、图13。其中图12是我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图13是我今年6月为上海缝制机械协会会员大会作的讲座,题目是“AI大模型赋能服装制造业智能制造”。
图12 媒体上发表的文章
图13 AI大模型赋能讲座
2021年3月16日,“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又聘任我为高级顾问,见图14;2024年5月21日我又被中国服装协会聘任为顾问,见图15。
图14 中国纺联孙瑞哲会长颁发聘书
图15 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颁发聘书
这些职务更激发了我在有生之年积极工作的信心,我要继续为纺织服装事业而奋斗!特别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服装制造强国、世界服装时尚强国而奋斗!我认为2030年(也就是我健康工作70年的时候)我国服装企业智能制造的目标,一定会通过工业大模型在服装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而实现。我要把余生由大模型驱动的绿色、少人或无人的服装智能制造车间真正实现服装绿色化、智能化的智能工厂而继续努力工作,见图16。
图16 2030年服服智能制造目标
结束语
1948年,我作为一个12岁的少年,从国民党统治区走进了父亲所在的苏北盐阜地区新四军干部学校(我父亲是新四军干部学校校长,该校是专为陈毅、栗裕大军培养接管即将解放地区干部的),我跟随父辈走上了革命之路,也就是跟着党走的路;1958年,我荣幸的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培养下已经度过了66个春秋;1978年,是党领导我们进入改革开放的元年,我在东华大学党委和领导的安排下,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做了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得到了党组织和领导的肯定;2018年10月我很高兴荣获了“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的表彰,见图17。同时,2018年我还被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2019年东华大学退休党委还评选我为“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我获得这些荣誉后,心情十分激动,这是党对我的关怀、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六十多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的肯定。
图17 荣获表彰证书与奖牌
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响应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号召,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添砖加瓦!
闻力生
2024年9月
于东华大学纺大小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