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一度厦门总部,豪华却空旷的总裁办公室,穿白色衬衫的丁伍号端坐在沙发上,面前的水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让空气中有了一丝生气。上等好茶,不厌其烦的一道道工序,主人中正平和的姿态,构成了福建人特有的待客之道。
到巴西去
采访前,他刚从巴西考察“机会”回来。未来两年内,世界杯和奥运会将相继在这个国家举行,汇聚全世界的目光。
同列于“金砖四国”,今天的巴西和几年前的中国极为相似,这个南美洲最具活力的国家,财富正在被迅速地创造和积聚,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但面对底下人交给他的一摞摞市场调研数据和那句“这个市场值得做”的结论,丁伍号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两年接连两场国际最高级别体育赛事,按常理推断,这对所有体育运动品牌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问题是,那里的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丁伍号问自己。
在克服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和转机时漫长的等待、舟车劳顿之后,下了飞机目之所及的一切让他顿时亢奋——里约热内卢“运动之城”的名号果然不虚。
丁伍号发现,巴西人打发时光的方式不是喝茶和聊天,而是参加户外运动,每到周末,里约热内卢甚至将一条道路封闭起来,专门给人们跑步和运动。
他还发现,因为重税,一双运动鞋在巴西甚至能卖到2000块人民币。尽管如此,巴西人在购买运动用品上毫不吝啬。为了不放弃一双喜欢的运动鞋,他们甚至能接受分期付款。
最令他兴奋的是,运动装备在这里变成了奢侈品,人们会拿它来互相攀比——对品牌来讲,这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市场,丁伍号这样定义。他开始有信心将巴西市场真正作为361°国际化战略的重镇。此前,虽然产品已辐射至中东、欧洲等地区,但其市场表现远未达到丁的理想状态。
凭借一种“赌徒式”的冒险做派,丁伍号带着361°,已俨然暴露出成为国际运动品牌的野心,虽然可能连他本人也没有想象到,当年一个通过贸易、代工致富的一个小鞋厂,会发展成年销售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的香港上市公司。“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丁伍号说。
更加让他无法预料的是,短短十多年间,晋江这片只有649.3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品牌之都”,在这里,361°这样的成功故事并不鲜见。
野蛮生长
就像泡功夫茶,福建闽南商人做事的风格大多低调不喧闹——不谈自己,不煽情,不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实在躲不过的场合,礼节性地说上两句,却滴水不漏。丁伍号尤其如此。很少有人清楚了解三六一度的创业史,包括它自己的员工。
1983年,一个每天只能生产5双鞋的手工作坊,这就是361°最早的前身。这样的家庭式作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晋江非常典型,企业家白手起家的创业手法和后来各自的发家过程也大致无二。
三年后,这个当时名为“万事乐”的小鞋厂,才从台湾引进第一台制鞋机生产“旅游鞋”,这种鞋颜色多样、防水,但不透气,穿久了容易脚臭。即便如此,并没妨碍它在大陆市场大受欢迎。
1994年,已经开始生产自有品牌运动鞋的鞋厂,因为邀请了名人作为形象代言人,销量开始在全国飙升。到2004年时,三六一度已成中国运动鞋销量三甲。后因那场著名的与“别克”有关的商标纠纷,公司决定将品牌改成361°,结果却是,当年销售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60%,几乎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倍。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这使晋江商人在创业时具有先天优势,即天然的“全球眼光”和人脉资源。但即使这样,第一代晋江商人的创业历程无不充满艰辛,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不愿意给人打工,爱拼敢拼,不甘人后——在嫁娶、丧事这样的事情上,不惜倾家荡产都要“输人不输阵”;争强好胜让晋江商人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有的老板为了学东西可以在别人家门口蹲上几天几夜,做成功了后反而更觉得不安全;别看都是靠模仿发家,但他们不盲目,账算得很清;视野也高,动不动定位就是全国市场。”一位晋江当地人士说。
驾着整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东风,短短几年时间,晋江商人便完成了从农村攻占城市的品牌历程。2004年,正式从长者手中接过三六一度大权的丁伍号决定要彻底改变家族企业在管理上的混乱和滞后,将公司带入新的战略阶段,并筹谋上市。
家族企业上市,这在晋江的运动鞋服企业中并不鲜见。
创业初期,大家拼的是家族大小和勤劳吃苦的开拓精神;“造牌”时期,比的是前瞻性、魄力、决策和企业规模、开店速度;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考验的则是从治理结构、人才储备、制度设计和战略布局等全方位的水准。在安踏丁志忠这样的掌门人眼里,上市可以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规范管理。
认为企业家最重要品质是“喜欢冒险”的丁伍号也走了同样的道路。三六一度赴港上市前,他亲自率领团队到北京大学进修EMBA课程,随后又组织了“361°清华大学总裁学习班”、“361°总经理学习营”,被外界视为其让企业“去家族化”的决心。
随后,丁开始带领三六一度在品牌和渠道上攻城略地,1.58亿元拿下CCTV5主持人及出镜记者服装指定供应商;聘请著名营销策划和品牌管理专家叶茂中作为顾问,大举投放电视广告。
“我不管那些广告语你认不认同,前提是大家要去讲,引起人们的注意。”丁伍号说。
相当长的时间内,央视体育频道几乎成了“晋江台”,安踏、361度、匹克、贵人鸟、乔丹、鸿星尔克等一系列运动品牌,纷纷登陆央视。爱扎堆的晋江商人,无论打广告、炒股票,无不成群结对。北京奥运会前后,在中国很多城市的繁华商业街,都能见到“晋江品牌”与阿迪达斯、耐克毗邻而立。
而通过密集赞助广州亚运会、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361°也得以与李宁、安踏在比肩。
迎难而上
2012年开始,中国体育运动用品行业进入了全面的“调整期”。此前,由于对奥运会的红利效应估计过高,导致几乎所有国内外品牌在奥运结束之后陷入了库存危机。所谓“调整”,实质是新一轮洗牌。
361°同样面临忧患。丁伍号一面对自己说“没有压力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一面对团队以宽容待,“发挥优点,忘记缺点”,在给中层开会时,他常将“格局”一词放在嘴上。
2013年上半年,三六一度营收下降30.4%至19.98亿元;毛利下滑36.3%至7.79亿元;净利润为3.06亿元,跌幅为65.5%,与2009年下半年相比,还低了16.7%。产品库存周期从56日增至67日,第一、二季零售渠道存货比率分别为平均每月销售的4.3倍及4.4倍。即便这样在同行业中已属难得,同期的李宁,净利润亏损近2亿元。
危机让中国体育运动品牌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无论是专业程度还是市场认知,自己目前显然还无法与耐克、阿迪达斯和纽巴伦这样的国际品牌同日而语。
中国虽然是体育金牌大国,事实上却是一个运动生活方式普遍度极低的国家。意识到这一点的丁伍号,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选择减少产量,消化库存,却将童装产品作为增长的新动力,继续在三线及较小城市大幅度增加童装零售店数量,这些三线城市开始源源不断为361°输送着现金流。
这个决策富有眼光,帮助丁伍号熬过了冬天。据统计,中国的童装市场有将近3000亿的规模,却缺乏领导品牌,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全国性童装品牌很少。
此外,他还改革了渠道模式,把传统的批发模式逐步向零售模式转型,将旗下运动、童装及时尚品牌汇集起来,提出“时尚一家人”的单店模式,这种“集合店”如今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流零售模式。
加大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与欧洲著名户外运动品牌One Way在香港开启战略合作关系……他称自己不是盲目出击,而是依据对整体行业前景的总体预断,“最早在2014年复苏”。至少从2014年1月份销售数据来看,他是正确的。“大家总是说库存、库存、库存,我认为库存对企业不应该是压力,充其量损失点利润。中国市场相当大,消化这些库存并不难。但只盯着库存就能解决问题吗?肯定不能。不改革和创新,下一轮库存问题又会来。库存本身不是问题,还是要看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市场就是这样,做得不好就会面临危机。危机到来时,千万不要等市场好的时候再做,等市场好了,谁不会做?”丁伍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