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打工农民,不但在沿海大城市办了厂,还把分厂又开回到家乡。这件事,就发生在巫溪县,主角是塘坊镇双柏村的村民卢正华夫妇。
今年38岁的卢正华,因为家庭贫困只上了小学,早早就到砖厂当力工,后来辗转到福建莆田,进了一家鞋厂当工人。
就是这份工作,让卢正华的人生走上了一条新路。
1997年,因为踏实肯干、能力不错,卢正华引起老板的重视,让他做起管理工作,后来升任主管。
在厂里,卢正华还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他共结连理的周雪梅,1996年进厂,负责鞋样设计,后来也做起了管理。
这对“鞋匠夫妻”,渐渐成为镇里的“打工能人”。到2008年辞去工作时,两人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当时,夫妻俩一天下班后,被街上贴的一张小广告吸引了。原来是附近一家小鞋厂要低价转让。早有自己去开鞋厂念头的两人不禁怦然心动。
夫妻两人在制鞋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加工技术、制作流程等已经了然于心,在管理岗位又积累了不少人脉,知道如何去打开市场。
于是,两人辞掉了高薪工作,以2万元的价格将这家厂房盘了下来,当年8月正式开工,彼时,厂里仅有6台机器和6个工人。
此后,卢正华又投资60多万元,将规模扩大到78台机器、90多个工人。
鞋厂要发展,打开市场很关键。夫妻俩齐心协力,做起了外贸生意,让自己生产的鞋子远销到欧美等地。2012年,鞋厂实现纯收入100多万元。
近几年,沿海工厂劳动力紧缺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而且工人还很不好招收。这时,他想到了家乡巫溪。
巫溪县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总人口50多万,常年有1/4在外务工。
如果能开出和沿海差不多水平的工价,一定会有很多人选择留在家乡就近务工。卢正华决定,将分厂开到家乡去。
今年7月,卢正华回到家乡办分厂。他投资80多万元,在村里租用、兴建了1300多平方米厂房,购进了100多台机器,招募了100多名工人。国庆节时,分厂正式开工。
眼下,因为缺乏针织技工,分厂只有一个车间,生产半成品鞋。下一步,卢正华想扩大规模至4个车间,再增加300多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