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教育过的用户,反而更容易接受淘宝。在外界看来,即使过去六个月里疲于防守腾讯在零售领域的强力进攻,又被异军突起的社交电商拼多多冲了一个措手不及,阿里巴巴仍收获了一个在关键指标上增长最快的财季。
最重要的是,当一些旁观者以为拼多多“彼可取而代之”时,阿里巴巴告诉他们,事情并不是那样。
北京时间5月4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四季度(2018年1月1日—3月31日)财报及2018财年业绩。如财报发布前各家分析师所预测的那样,本季度阿里巴巴依然保持超出内外预期的收入增长,超过600亿的收入仅次于上个季度的830.28亿元——10月到12月一向是电商平台做大促的旺季,双十一、黑五、圣诞节等购物节日会释放用户大量消费需求。
当然,由于阿里与腾讯之间的“新零售之战”,双方投入重金抢购线下零售业态,投资并购成本飙升,导致本季度阿里巴巴净利润受到较大影响,经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只有27%,为IPO以来最低值。
不过,阿里似乎并没有在为利润率的下降而担心。阿里巴巴CEO张勇在随后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说:我们将持续这样一种投资思维——以一种长期的,前瞻性的方式在新用户获取、新技术和新零售体验方面进行投资。
这就是说,阿里仍然会增加对新零售和技术的投资,把成本和利润率的考量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所以,对线下零售、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们来说,在阿里和腾讯面前把自己打扮漂亮一点,短期内仍然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报价。
但是,整份财报特别要关注的一个数据是: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3700万。这个很重要,在这份财报中尤其需要做延伸分析。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崛起已然无法阻挡:上线两年用户数过两亿,GMV过千亿,日订单量超过京东跃居全网第二仅次于淘宝。在腾讯2018年的新一轮投资后,拼多多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0亿美元。尽管它自己不愿承认,但人们都会把拼多多看成是腾讯现在遏制阿里最尖锐的前锋。
即便争议傍身,业内也普遍认为,拼多多对淘宝的威胁与日俱增。
可是阿里却在今天这份财报中告诉所有人,这个庞然大物的增长并没有因为拼多多而停滞。2018年1月到3月,阿里除了核心电商的收入同比增长62%,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阿里财报中常用来表示用户数量的概念)也增长了3700万。
再跟在阿里之前的三个季度作纵向比较,这个数字依次为18Q3的2700万、18Q2的2200万和18Q1的1200万。换句话说,虽然年度活跃消费者的基数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大,可是增长速度却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快。
这才是2018年的阿里巴巴最令人震惊之处。
从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的一年时间里,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增长9800万至5.52亿。作一个不算特别恰当的对比,同一时期,腾讯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则从9.38亿增长到“超过10亿”。
如果仅从绝对值来看,过去一年阿里的电商用户比微信社交用户增长只快不慢。这份阿里财报,恐怕会冲击“拼多多的机会是十亿微信用户减去五亿淘宝用户”的观点。
那么,是微信遭遇了天花板还是阿里开辟了新市场?
张勇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进一步解释说:主要是来自三线/四线城市和更多农村地区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净增37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是过去13个季度以来净增长最多的一次。
所谓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等“下沉市场”,正是过去几个月里被公认为是拼多多飞速发展的红利,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更愿意将之称为“五环外”市场。阿里在这个季度的成绩,有赖于推出淘宝特价版App、亲情账号等新的举措,同时,持续对农村淘宝的投入也收获了阶段性成果。
如果在这个市场,既有新贵拼多多的崛起,又有老牌电商大佬阿里巴巴的渗透,那么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拥抱移动互联网,这些市场里用户的网购需求正在井喷。
甚至存在更深入的可能性,是拼多多这样基于社交关系链的新型电商公司打开了下沉市场。当拼多多的用户习惯于拼团、分享,满足购物性价比的基本需求,学会交易支付、物流查询技能,培养出了对互联网的信任之后,出于消费升级的原因,自然而然地会往淘宝、天猫、京东等其它品类更丰富、体验更完整的电商平台迁移。
也就是说,拼多多教育过的用户,反而更容易接受淘宝。
难怪黄峥在接受杂志专访时说: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所以不存在打掉淘宝多少订单。
那么就可以推断得出,到目前为止,拼多多与淘宝就是同向之“竞”,而非相向之“争”。
本文由36氪原创,作者:张信宇,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13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