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许没有想到,前一阵子在微博走红的法国轻奢品牌Sandro,现在的实际控股者是中国山东一家民企。除了Sandro,同样拥有众多粉丝的法国品牌Maje,也是这家名为“如意”的山东纺织企业的品牌。
山东如意最近的一次动作,是在今年二月收购了瑞士奢侈皮具品牌Bally,据网传,山东如意此次收购Bally标的价格约为7亿美元。事实上,中国人对奢侈品“买买买”的态度,不仅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包括中国资本对奢侈品“买买买”的态度同样是出手果断、毫不逊色。
1.走,出海去
据网传,Bally的母公司去年宣布出手Bally的时候,一开始的竞购名单上并没有山东如意,但依旧有复星国际、七匹狼、赫美集团三家中国企业出现在竞购名单里。如此可见,中国企业想要在海外购买奢侈品品牌决心之大,入局购买者皆非新手。
复星集团2011年开始便涉入奢侈品领域,于当年入股希腊珠宝集团Folli Follie,2013年入股美国高端针织品牌St John Knits和意大利奢侈品男装Caruso;2014年收购德国时尚品牌Tom Tailor 23%的股份。2018年年初,复星集团除了收购Lanvin以外,旗下子公司还收购了奥地利高端内衣品牌Wolford。复习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公开表示,集团一度意欲收购Prada和Moncler,只是没有成功。
赫美,这家靠仪表研发制造起家的中国企业,2013年便以钻石珠宝为切入点收购每克拉美后,于2016年正式进军时尚业。2016年7月,收购了全球奢侈品牌服饰授权零售业务的上海欧蓝100%股权;8月,花费5.6亿收购拥有Armani、Hogan和Dolce&Gabbana等奢侈品牌代理权的温州崇高百货100%股权;10月,用8亿现金收购彩虹集团旗下四家子公司80%的股权,获得包括Armani、MCM、ESCADA、Versus、Versace等国际大牌的运营管理权。
于是,赫美集团在四个月内开设了数百家门店、拿下数十家国际品牌,被业内称为“收购狂人”的赫美,不负此名。
七匹狼,尽管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专卖店常与熟食店店做邻居,但海外之路却异常洋气。去年八月,这匹“狼”以3.2亿人民币成功拿下“老佛爷(Karl Lagerfeld)”中国的商标使用权。而Karl Lagerfeld本人,则被全球时尚界人士视为宗师级人物。
尽管中国土著与欧洲贵族的联姻让那些时尚人士哀嚎遍野,但对于从不缺席各大时装周的七匹狼来说,无疑在与国际时尚接轨的道路上再次彰显了野心。
最后入局的山东如意,早在2010年,便开始海外攻城拔寨,首战即成功晋升为日本成衣巨头RENOWN第一大股东;六年后,如意斥资13亿欧元收购拥有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的法国时尚集团SMCP的70%股权。
虽然Sandro,Maje这些品牌在微博爆火,但对于之前市场估值尽有10亿美元的SMCP来说,山东如意此举不免有些充当冤大头的嫌疑,因为按照市场公认价来对比,这个价格至少溢价120%。
去年3月,如意再下一城,以1.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百年奢侈品牌Aquascutum;11月,以22亿港币控股香港高端男装集团利邦;同月,又以1650万美元的价格成为创新成衣设计制造商巴吉尔集团第一大股东。而如意毫不掩饰这一风向,其官网称:“过去十年,如意将重心转向全球资源配置。”
如意掌门人、人大代表邱亚夫日前在全国两会上透露,该集团目前已拥有了30多个国际品牌及覆盖110个国家地区的5000个品牌门店,并笑称:未来中国的时尚之都很可能出现在孔孟之乡山东。
毫无疑问,奢侈品领域制霸全球的都是欧洲企业,但悄悄崛起的中国企业表现出的气魄和胆识,就好像每天在法国卢浮宫前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一样,对欧洲贵族的眼球和心脏进行着双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中国土著已经在欧洲贵族面前狂买了一万亿。
2. 救世主,还是接盘侠?
中国企业敢如此疯狂,政策利好是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国家一直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处于强监管的态度,但消费领域的收购一直没有收到影响。
中国企业之所以能收购奢侈品品牌也存在一些契机。海外奢侈品在这几年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电商以及信息的高度发展导致其度日艰难。
如Lanvin,从2012年开始其业绩一直在走下坡路,2016年更是进一步大跌,出现该公司十年来首次亏损;而Karl Lagerfeld在中国的品牌宣传并不深入,产品推广力度也稍嫌不够。因此,接受中国企业的收购是有助于帮助他们拓展中国市场、提升业绩,这对于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但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是这样,也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况。如SMCP在被山东如意收购之前,是可以上市的。山东如意的入股,给他们带来更大中国市场发展的潜力,其公司估值由此水涨船高。
同样,对于每年全球一半以上营业额在中国的Bally来说,被山东如意收购使其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就像“下嫁”给七匹狼的“老佛爷”,也是因为Karl Lagerfeld本人也明白中国消费群体潜力是无限大的,所以近几年颇为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外国奢侈品品牌而言,要想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寻找一个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本土企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3.迷雾般的未来
堪称疯狂的海外并购,究竟是一种毫无理性的疯狂,还是中国品牌以曲线救国的方式走出去的必经之路?显然,隐身于大牌背后的中国企业,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通过资本的力量将国际时尚资源为我所用,是中国服装行业追赶国际水平的最优路径。要想知道如何做好时尚品牌,必须找到时尚的源头。
但显然,国内品牌频频的出海并购欧洲奢侈品牌,也遭致了不少的质疑。那些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的奢侈品发展如何,隐藏在其背后的中国买家得到了怎样的助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个维度才是判定收购是否成功的标尺。
以山东如意为例,在其资本助力之下,SMCP于2017年10月20日成功登陆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估值超20亿欧元。但即使如此,与山东如意当初并购时的估值,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披露的数据显示,山东如意并购SMCP时,后者的估值就已经虚高至140亿人民币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并购SMCP股权价格,相当于如意集团过去一年净利润的200余倍。而如意集团的当下市值,尚不足50亿元。
有资料显示,这些来自国内A股的上市公司,大都是通过举债、借贷或增发等途径所筹措的资金进行并购。这种内融外购或内保外贷的并购之路,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其对资本市场无疑是一种抽血行为。
而另一方面,并购方所希冀的宏伟版图,并不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对本土股东的回报。而且,在消费升级和新零售的背景之下,对于并购品牌的后续整合、落地,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在中企并购国际品牌方面,有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也有联想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后的无奈折戟。至少在奢侈品牌领域,尚无一个成功案例可供参照。
与此同时,对新购品牌的整合消化和后续管理,则是中国买家们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本土的买家们在品牌文化、投后管理还缺乏一定的驾驭能力,对并购的后续前景,也持观望态度。
客观而言,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一直被诟病为“低端”,即使是本土的消费者,有时亦对此颇有微词。所以,当那些欧罗巴风情的西域品牌成为中国资本下的依附者之后,还会否像此前一样趋之若鹜般甘为拥趸?这些,都是值得中国的资本买家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