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一奢侈品牌的生存也变得越发艰难。
近日,汇丰银行奢侈品分析师Erwan Rambourg在公开场合表示称,单一奢侈品牌终将成为奢侈品集团的一部分,或是通过收购其他品牌而主动成立一个奢侈品集团,或是被其他品牌收购。此观点的发表也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
“时尚界的单一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说,容易过时,”这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从今年Michael Kors拿下Jimmy Choo和Versace,Chanel收购西班牙皮革制造商 Colomer等事件可以看出,多品牌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能更有效的分摊投资风险,在管理层上也能更加的灵活机动。
除了上述的观点外,他还提到单品牌对于“再投资”往往不大热衷,他们渴望和新一代的消费者拉近距离,却由于自身的品牌文化基因,难以做出重大的改变,无论是在门店策略、设计研发还是营销策略上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留着现金,来增加门店,扩张市场规模。
就拿前不久把集团名改为Carpi的Michael Kors来说,它在完成对Jimmy Choo的收购之后,又紧接着拿下了意大利百年奢侈品牌Versace,不仅让它的品牌矩阵得以进一步完善,也让它在欧洲市场的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汇丰银行对Michael Kors的股票评级为“买入”,不难看出汇丰银行本身对奢侈品牌集团化的趋势性的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国外集团热衷于买买买,国内也不枉多让。因“带货女王”杨幂而在中国大火的法国轻奢品牌Sandro,以及拥趸者多的法国品牌Maje,都是由山东如意集团早前收购的,紧接着它又在今年2月份收购了瑞士奢侈皮具品牌Bally。
在国内投资界享有盛名的复兴集团,2011年收购了希腊珠宝品牌Folli Follie;2013年入股美国高端针织品牌St John Knits和意大利奢侈品男装Caruso;2014年又将德国时尚品牌Tom Tailor收入囊中;2018年它不仅收购了Lanvin,还拿下了奥地利高端内衣品牌Wolford。董事长郭广昌曾在公开场合上表示,集团曾意欲收购Prada和Moncler。
除了山东如意和复兴集团这两位“出海勇士”外,著名女装品牌歌力思自2015年起,相继收购了Laurèl、Ed Hardy、IRO等奢侈品牌,而近日上海之禾时尚集团将Carven收入囊中的消息,更是让称霸奢侈品市场的欧洲企业,看到了悄然崛起的中国竞争者的气魄和胆量。
不过奢侈品界也有将单一品牌运营得风生水起的例子,例如以制造高级马具起家的爱马仕,它是市场上少有的特例,消费者对爱马仕始终“求大于供”,也给了爱马仕“叛逆”的资本。
消费升级的内在驱动带动产业升级的需求,奢侈品牌想要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需要满足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需求,并购和集团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