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对粉丝量和月曝光量做出更高要求,不符合要求的KOL将被取消品牌合作人的资格。
据悉,该新规规定,品牌合作人准入条件变更为粉丝数量≥5000,近一个月的笔记平均曝光量≥10000。另外,未通过小红书品牌合作人平台,私下接单的KOL会被解约,取消品牌合作人资格。
相比此前的要求,KOL的粉丝量提高了5倍,平均笔记曝光量的增加甚至达到10倍。而门槛的突然提高,造成的直接的效果是,原本在小红书品牌合作人平台上看到近20000的KOL,如今缩减为5000人。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社区的内容生产是小红书崛起的重要法宝,而KOL在这其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正是因为内容生产,让小红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浪口尖上。
今年3月14日,有媒体报道,小红书部分“种草笔记”存在代写代发产业链。让消费者“种草”的笔记可能并非是真实用户的亲身体验,而是由专业写手按照商家需求“编造”的。
此报道一出,#小红书代写产业链#的话题也一度冲上了微博实时热搜榜单榜首。
一波未平,风波又起。4月16日,小红书被爆出其社区有高达9.5万篇涉烟的软文。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明确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的广告。
尽管针对以上问题,小红书都明确表示要加大内容生态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黑产,并下线所有关于烟草的文章。
但对于一个以“真实”来标榜自己的内容社区,一而再的内容生态问题,对小红书本身的定位及品牌形象显然会造成一定损害。
而小红书此次对品牌合作人门槛的提升,除了尝试挽回用户的信任,同时也是在寻求平台的商业化模式。尽管小红书的社区内容深受用户的喜爱,但是庞大的用户量倒流到购买环节的转化率却不高。
据《财经》此前报道,小红书自营电商2018年100亿人民币GMV的目标并没有完成,且没有实现盈利。
因此,小红书开始转向另一种商业变现模式。2019年2月,小红书宣布升级组织架构,并上线品牌合作人平台,将品牌方、MCN和KOL三方打通,未来从中抽取佣金,探索新的商业化方式。
不难看出,小红书眼下想要成为用户和广告主都青睐的社区产品。但是选择成为一个商业广告平台,小红书社区未来可能会面临品牌方通过KOL做大量广告的现象,这显然会破坏小红书原有的生态体系。
对此,小红书的创始人瞿芳也表示,“不管是实际操作层面,还是完备程度,没有办法判定是否是广告。”
未来,小红书应该继续加大对平台内容的管理力度,杜绝“种草假笔记”事件再一次发生。
同时,在寻求更好的商业变现模式,管理人还应该要考虑,如何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对小红书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挑战。